从北京到呼和浩特,高铁需要两个半小时,而信息的高速公路,只需要4.2毫秒。电光火石间,空间的距离失去了意义,从燕山脚下富豪配资,到塞北高原,数字的世界中无分南北,一片坦途。
信息时代,算力正在成为最重要的资源,而位于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,广袤的原野和丰富的风光资源,正在造就庞大的算力资源。
丰富的风光资源,使内蒙古成为最重要的绿电生产地。赵旭东 摄
绿色算力,风光之中的草原特产
算力是智能时代最重要的动力,无论是大数据的构建,还是大模型的填充,抑或是机器人训练,都离不开算力这个基础资源。
算力的单位是P,1P算力,即每秒完成1千万亿次浮点运算,这意味着什么?专家测算,相当于500台高性能电脑同时进行运算。1P算力又能做到什么事情?可以实时处理包括温度、风速、降水等在内的全球气象数据,每秒更新一次全球气候模型。可以和100万人同时用专业软件修图相比。可以同时管理一座城市的交通,实时分析所有摄像头、网约车GPS、用户打车请求,每秒更新100万条路线……
算力布局,正在成为这场信息时代争先之战的关键一环。2022年,我国“东数西算”工程全面启动,“东数西算”,即把我国东部的数据传输到西部进行计算和处理,与南水北调、西电东送、西气东输一样,是全国范围内的资源调配工程。
在“东数西算”工程规划中,有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,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、成渝、内蒙古、贵州、甘肃、宁夏,其中,后四个节点,主要承担着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的重任。
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大楼里,工作人员正在介绍算力交易的情况。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
为什么西部地区成为算力建设的重要节点?
“AI的尽头是算力,算力的尽头是电力。”每1P算力富豪配资,每小时需要耗电100度,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算力不断暴涨,背后的电力需求也在快速增加。数据显示,2024年,仅浙江一地,算力产业总耗电量就达到48亿度。
更重要的是,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,绿电替代已成为数据中心降低碳排放的核心路径。
内蒙古,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。内蒙古拥有全国质量最优、体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资源,其中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,分别占全国的57%、21%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国家规划的12个“沙戈荒”大型风光基地,有6个在内蒙古。内蒙古全区新能源建成和在建待建装机规模约3亿千瓦,居全国第一。
丰富的绿电,为绿色算力提供了最好的保障。在内蒙古,算力中心的建设,可以获得充足且低成本的绿色电力,这意味着,来自内蒙古的算力,不但是绿色算力,成本也更低。
京数蒙算,4.2毫秒的交易时间
在内蒙古这个西部算力枢纽中,和林格尔新区和乌兰察布市,是两个最重要的区域。两大区域的算力超接近20万P,并建成众多现代化的算力交易、数据交易平台,以及最具时效的数据传输通道。
9月23日,和林格尔新区,建成不久的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,樊宇雄和以往的每一天一样,照例查看着来自京津冀乃至全国各地的数据交易情况。这个2024年10月刚刚建立的交易中心,建在一座现代风格浓郁的圆形大楼中。
建立不久的数据交易中心。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
走进大厅,大屏上的数据瀑布一般地刷新和滚动,每一条信息,都是一个交易的需求,或者一项合作达成的标志。樊宇雄告诉记者,尽管建成还不到1年,但这里已经汇聚了超过700家企业,成交额超过7000万,其中有超过1400万来自京津冀。
在这个交易中心,算力和数据是主要的交易物,中心覆盖了内蒙古大部分地区,交易的方式,看似艰涩难懂,但其实并不复杂。本地的算力供给商,将自家的算力接入平台,而数据生产企业按需购买。反之亦然。整个交易过程,通过政府监管,实现交易的公平与顺畅。
为促进算力交易,内蒙古设立了算力奖励,不论买卖,只要达成一定数额,即可获得最高200万元的奖励。与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毗邻的“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多云算力资源监测与调度平台”数据显示,仅和林格尔新区和乌兰察布市两大区域,算力规模就接近20万P,交易总额已超过1亿,其中大部分供给京津冀地区。
数据交易的速度有多快?在乌兰察布,67个数据中心项目落地建成,签约标准机架规模超200万架。其中,承接来自北京的算力业务,就超过5万P。
数据的世界中,空间不再是阻隔,无论山海,瞬间可达。这场内蒙古绿色算力供给京津冀乃至全国的交易,交易的时间以毫秒计算。在和林格尔,建成的400G光纤,到京津冀只需要5毫秒,到长三角也只要15毫秒。而在乌兰察布,光缆由集宁经张家口至北京亦庄,端对端时延只有4.2毫秒。
草原智慧,声光电里的数字民生
信息科技正在改变着世界,也改变着内蒙古大草原,这片天然的风光之地,不只是基础算力的供给地,也是数据产品的研发和转化应用之地。
在呼和浩特新城区,一座闲置物业改造的AI大模型创新中心,正吸引着来自内蒙古及京津冀的年轻创业者们。
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区,一座科创大楼中,人们走过光影流转的通道。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
走进这座创新空间,在天高云淡的北方秋季,不再是草长莺飞的草原景色,声光电织就的科幻空间迎面扑来,一条长长的黑色走廊中,上下四方被金色的光带贯穿,仿佛穿越到了未来时空。
公共机房、公共技术平台、技术和场景互动区、路演大厅以及程序员之家……这个建立于2025年春天的创新平台,已经吸引了众多的企业和创业者入驻,创新中心引入了中关村专业园区的服务体系,为创业者们提供算力在内的各种科研创新服务,同时也为研发的新产品,寻找落地转化的途径。
另一侧的展厅中,一个个企业标志和产品鳞次栉比。创新中心负责人赵勇告诉记者,创新中心构建了针对大模型领域的“场景管家”和“政策管家”,并且定期举办各种人才吸引活动,吸引更多的人才来这里创业,不断更新和提高创新能力,同时还在对接需求、成果转化等方面,提供更多的服务。
在声光电的世界里,更多的变化正在出现。在乌兰察布,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基础上的城市治理,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模式。乌兰察布市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刘焕所介绍,乌兰察布建立了云政务平台,打造了包括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、市域社会治理、智慧政务、智慧文旅、城市运管服务以及智慧环保在内的多种智慧应用,无论是企业或是市民,都可以实现“全程网办”“一网通办”,同时还有“掌上办”“指尖办”等新模式,让市民“零成本”体验“跨省通办”“跨市通办”“市域通办”等便捷服务。
当现代科技走进北疆,天苍苍野茫茫的塞北大漠上,一座数字之城正在出现。内蒙古广袤的原野上,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“特产”,为京津冀供给更多的算力支撑,也改变了传统的草原生活。
新京报首席记者 周怀宗
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张彦君富豪配资
贝格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